用藥 |藥片能掰開吃嗎?注射劑可以口服嗎?
生病服藥,對于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??墒?,在日常生活中,很多人卻不知道如何正確服藥。比如,有些人因吞咽膠囊或藥片困難,便把藥掰開服用;有些人因為擔心注射劑注射時引起疼痛,便把針劑改為口服;有些人甚至用飲料服藥;殊不知,這些都是不合理的服藥方式。
以下我們就來聊一聊如何正確服藥。
為什么有些藥片不能掰開吃?
在常用的藥品當中,有些是腸溶片,它是一種在胃液中不崩解,而在腸液中能夠崩解、吸收的片劑,將藥物制成腸溶片是為了滿足藥物性質及治療的需要。
因為許多藥物在胃液酸性條件下不穩定,易分解失效或對胃黏膜有刺激性;還有的藥品只有在腸道中才能夠更好地吸收。
為了充分發揮藥物的治療作用,就在這些藥物的外面包上一層只能在堿性腸液中融解的物質——腸溶衣。
因此,在使用紅霉素腸溶片、麥迪霉素腸溶片、胰酶腸溶片、淀粉酶、多酶片等藥物時,不可將藥片掰開、嚼碎或研成粉末服用,應整片吞服。
有些人感覺吞咽一粒膠囊或一片藥很困難,尤其是老年人因唾液分泌減少,吞咽膠囊或藥片更加困難。
因此,在服藥前可先漱漱口,或先喝些溫水以濕潤咽喉,然后將藥片或膠囊放在舌的后部,喝一口水咽下。
如果確實因整顆(片)吞服有困難,可將藥片研碎或將膠囊內藥物倒出,置湯匙內,以溫水混勻,再服用。
需要注意的是,在這樣做之前一定要詳細閱讀藥片說明書或者向藥師咨詢,因為緩釋劑等片劑和膠囊不能掰開或研碎服用,必須整顆(片)咽下。
注射劑可以口服嗎?
因針劑在注射時會引起局部疼痛,于是有些患者把針劑改為口服。他們認為這些藥品既然可以直接注入機體組織或血管,口服就更沒有問題了。
這種想法是錯誤的。因為:
(1)很多藥之所以制成針劑使用,是因為這些藥物在消化道內不穩定,易被破壞失效或吸收不好而達不到有效血藥濃度。例如:青霉素、腎上腺素等口服后會被胃腸道的消化酶破壞,慶大霉素、肝素等在胃腸道內不易被吸收。
(2)有些藥物對胃腸道有強烈刺激作用,口服后會引起惡心、嘔吐等反應。
(3)有的藥物口服與注射給藥的作用完全不同。如硫酸鎂口服有導瀉作用,而注射則有鎮靜和抗驚厥作用,切不可互換。
(4)有些針劑的溶媒不是注射用水,而是乙醇、甘油、丙二醇、聚乙二醇或其他化學溶劑,對胃腸道有刺激作用,不能口服。
(5)針劑的劑量比口服片劑大很多倍,不宜掌握,且價格相差十多倍,造成浪費。
(6)有些針劑注射時需做皮試,如隨意口服可能會引起致命的過敏性休克。
因此,為了科學、安全、合理、有效、經濟地用藥,切不可隨改為口服使用。
常用藥服用的注意事項有哪些?
爐甘石洗劑用前要搖勻。
活菌制劑不能用超過 40℃的水送服。
抗酸藥,如碳酸氫鈉、碳酸鈣、復方氫氧化鋁、鋁碳酸鎂片;助消化藥,如乳酸菌素片、酵母片等:建議患者嚼碎后服用,有利于增加藥物的吸收。
可產生光敏反應的藥物,服藥期間應減少戶外活動,避免日曬,如氟喹諾酮類藥物。
用藥期間不建議患者飲酒或飲用含酒精的飲料 : 使用對中樞神經系統具有抑制作用的藥物如催眠藥(地西泮、氯硝西泮、艾司唑侖等)、抗抑郁藥(氟西汀、帕羅西汀、舍曲林等),應禁止攝入酒精,以免加深中樞抑制;抗感染藥物,如頭孢哌酮、甲硝唑等制劑均能與酒精形成雙硫侖反應,患者用藥期間應避免酒精的攝入。
激素類藥物在生理劑量可以補充體內激素水平的不足,影響物質代謝過程;超過生理劑量則可發揮藥理作用,治療某些疾病。激素類藥物作為一種藥效迅速明顯,但副作用也很嚴重的藥物,應嚴格規范使用。一般不到萬不得已不使用,長期使用者停藥應逐步減量,切忌突然停藥而引發反跳現象(即因機體已對激素產生依賴,一下停藥機體無所依賴,使原病復發或者加重)。
在尿中結晶的藥物,送服藥物時要喝約 250 毫升的水,服藥后也要多喝水,保持高尿流量,如磺胺類、氟喹諾酮類等。應重視常見的不良反應,如: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(ACEI)類抗高血壓藥,醫生會告知患者可能出現咳嗽,若咳嗽厲害,應暫停用藥并及時復診。
使用吸入性糖皮質激素 ( 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、沙美特羅替卡松氣霧劑等) 的患者,患者吸入藥物后應漱口,并將漱口水吐出。
文/選編自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《家庭安全用藥一本通(第二版)》